6月13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工业低碳发展”。我国将进一步推动工业低碳转型力度,加快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从而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
据报道,当天在天津开发区举行的“泰达工业低碳发展”主题活动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桢表示,为落实好“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确保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等约束性指标,我国将继续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优化能源结构,稳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工作,实施国家适应战略和城市适应行动方案。
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领域,201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其中工业能源消费量占70%左右。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王燕指出,工业领域必须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尽早达峰,才能为其他领域二氧化碳的排放腾出空间。
她表示,未来我国将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积极构建起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加快生产方式“绿色化”。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工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推动部分行业、工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率先达峰。
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将控制工业领域碳排放作为打造低碳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方案提出,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22%,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趋于稳定,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近几年,我国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不断推进。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实施绿色化改造,提高能源高效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同时,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推进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包括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对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挥出较大带动作用。
在现场,中国社科院还发布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智库研究成果。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禹湘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有51家工业园区进入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期。试点以来,近60%参与试点园区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均有显著下降,碳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