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6月14日“全国低碳日”接踵而至。在和生态环境主题密切相连的6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以下简称“宝安管理局”)组织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邀请广大市民一起“降碳”,合力守护美丽家园,共绘大美宝安蓝图。
欢乐港湾,“湾区之光”摩天轮的背景是碧海蓝天;茅洲河上,龙舟竞渡在波光粼粼的水面泛起一层白浪;万丰湖湿地公园,树木葱郁,水草涟漪……这里是深圳宝安。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先进制造业强区的宝安,改变了人民印象中工业城区的固有印象,近年来连续摘得“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两个国字号招牌。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城融合共促发展、民生福祉普惠共享。真可谓“工业强区”与“生态城区”齐飞,碧海共长天一色。
制造业强区如何依旧保有青山绿水净土?傲人的工业总产值和一流的生态环境如何在这片土地相融共生?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手头的答卷或许可以解惑。
构筑生态环保大格局
在人口大区、工业强区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牵涉各方的大工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宝安首先作了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去年《宝安区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出台,以规划指标为导向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全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编制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三年实施方案,以建设优美生态、清新环境、健康安全、绿色发展、宜居生活的美丽宝安为目标,开展定期评估,为建设高质量生态文明品质领航定向。
围绕这一规划,宝安管理局建立“统-分-转-督”工作机制,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体系,推动宝安生态环境工作“一盘棋”运转;并在全国率先创建“环保主任”制度,以环保主任为桥梁,提醒督促企业切实履行环保主体责任。
此外,该局还科学构建“组织落实+专项指标+量化任务”的宝安区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实施方案,形成生态环境保护齐抓共管新格局;衔接国家、深圳市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以燕罗、石岩街道为试点,推进宝安区街道GEP核算;探索“GEP+区域环评”模式和 GEP核算成果多场景应用的实践做法,为实现以街道为单元的“两山”转化模式提供有益探索,为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精准治理共享“宝安蓝”
在制造业强区,在规划之下、系统之中,治污是一场场攻坚克难的成果。自2019年来,宝安管理局每年发布攻坚1号令,举全区之力攻坚治污。2023年,宝安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印发实施《买竞彩篮球彩票app:全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命令》,除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标志性战役外,还部署推进了“无废城市”建设、“宁静城市”建设、“绿美宝安”生态建设、“双碳”绿色发展等七大战役,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宝安高质量发展。
“宝安蓝”的背后,是全方位精准治理。10个“一街一站”、190个微型监测站、3个组分站组成的高密度分布的空气质量立体监测网络,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全天候智慧化监测。同时实现差异化精准溯源管控,强化全区域精细管理。对全区428个在建工地开展全覆盖巡检;累计监测15万辆次机动车尾气,超标率连年下降;在全市首创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码”监管体系、汽修喷涂工艺“共性车间”等亮点品牌。在全市率先开展工业企业VOCs治理攻坚行动,深入调研300家工业企业VOCs排放状况,探索工业企业VOCs治理新路径,助力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青山绿水”是攻坚的外显。治水领域,在推动面源监管向全覆盖转变,健全“巡查发现+督促整改+执法处罚+复核验收”闭环监管机制,制定13类重点涉水面源长效治理工作方案,分级分类推进全区6.7万涉水面源长效整治;对全区34个入海排口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台账,实现入海排口“可视、可测、可控”的清单式管理。
净土防御战通过试点开展“水土共治”“修复+”等模式,在实践中完善治理管控手段,创新修复治理理念,盘活宝安区受污染地块土地价值,加速重点产业项目落地,为深圳市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处置探索出“宝安经验”。
宝安将“双碳”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结合工业大区特点,以20家电子线路板、注塑等重点行业企业为试点,开展现场调研及专家评估,推进减污降碳规范化管理、完善碳排放履约企业监管机制、加强智慧管控系统碳运用、开展典型案例收集和示范推广、建立碳排放评估数据库等,形成一系列可行性管理建议。
在这番攻坚战的作用下,宝安生态环境呈现的数据和居民的感观达到了默契的一致:宝安区空气质量稳步改善,其中颗粒物浓度更是连续5年大幅度改善,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全区66条河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五类水及以上,4座集中式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100%。2022年茅洲河国考共和村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Ⅲ类标准达到历史监测水平最佳;“十四五”以来,全区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水耗累计下降30.7%。
数字生态文明实力出圈
前文所述的“世界环境日”和“全国低碳日”系列宣传活动现场,宝安生态保护领域的创新智慧管控工作项目“区域环评智能选址系统”“工业污水精准溯源系统”等被浓墨重彩地进行了介绍。近年来,宝安管理局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宝安绿色智慧系统不断获奖,数字生态文明实力出圈。
今年2月,在成都召开的环境互联网创新大会上,宝安管理局实施的“区域环评‘智能选址’服务系统”案例成功入选“2022智慧环保十佳创新案例”。作为制造业强区,宝安区纳入污染源监管的工业企业占全市总数的41.3%,每年需要办理环评手续的项目超过2000宗。为破解新经济形势下优化营商环境与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的难题,宝安管理局以宝安区沙井街道暨国际会展城片区为试点,探索实施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改革,将过去由企业编制环评文件报政府审批,转变为政府统一组织区域环评、企业享受评价成果,环评管理从行政审批向政府主动服务转变。同步打造全国首个区域环评“智能选址”服务系统,创建新型前置化监管模式,汇集生态环境、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园区等49个专题图层100多项数据,划定8类23个评价单元,提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形成“一张评价地图”,从源头管控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准入依据。企业只要在系统地图上轻轻一点,马上就能精准查询所选点位的各方面环境管理要求,实现零成本、零跑动“云”上找厂房。该服务系统推出环境咨询报告“一键定制”服务和“推荐园区”功能,为企业选址提供了“点餐式”服务。
宝安工业污水区域管控精准溯源系统今年入选了数字中国优秀案例。该系统用41个管网在线监测站点,串起企业414个站点,牢牢守住宝安区66条河流水质达标,对辖区内的污水管网水质情况进行全天候、立体式“云管控”。“利用这个系统,不仅可以看到建筑物的形状轮廓,还可以看到园区内的管网走向,箭头标示清晰,一目了然。”宝安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系统使用的3D视图技术可以在空间位置上精准定位,形成“一屏感知”的可视化多维地图,从以往的“翻井盖”式排查变成手机线上可视化溯源,大幅度提升了执法人员的工作效率。